人民日报:全球首台千吨级新能源架桥机“应龙号”研制成功
11月28日,全球首台千吨级多模式新能源架桥机“应龙号”在珠肇高铁江机段JJZQ-8标“多模转换”完成首架,标志着全球首台千吨级新能源架桥机研制成功。
该台新设备在千吨级架桥机基础上配置了“增程器+动力电池”动力源系统及其控制策略,首次将新能源技术应用在架桥机上,设备燃油消耗节省40%。
“我们为架桥机安装上‘绿色心脏’,稳步推进了铁路建设搬运架全系列特种工程装备的智能化、绿色化。”中铁科工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方敏说。
据介绍,珠
2024-11-28
查看详情
新华社:全球首台千吨级新能源架桥机“应龙号”研制成功
11月28日,全球首台千吨级多模式新能源架桥机“应龙号”在珠肇高铁江机段JJZQ-8标完成首架,标志着由中国中铁工业旗下中铁科工研制的全球首台千吨级新能源架桥机研制成功。
该台新设备在千吨级架桥机基础上配置了“增程器+动力电池”动力源系统及其控制策略,首次将新能源技术应用在架桥机上,应用后设备燃油消耗可节省40%。
“这次我们为架桥机安装上一颗‘绿色心脏’,促进了铁路建设搬提运架全系列特种工程装备的智能化、绿色化,”中铁科工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方敏介绍。
珠肇高铁桥梁建设与
2024-11-29
查看详情
科技日报:全球首台,研制成功!
◎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段宏杰
11月28日,全球首台千吨级多模式新能源架桥机“应龙号”在珠肇高铁江机段JJZQ-8标完成首架任务,标志着由中国中铁工业旗下中铁科工研制的全球首台千吨级新能源架桥机研制成功。
该台新设备在千吨级架桥机基础上,配置“增程器+动力电池”动力源系统及其控制策略,首次将新能源技术应用在架桥机上,应用后设备燃油消耗可节省40%。
珠肇高铁桥梁建设与广湛铁路相邻,桥墩线间距小,存在不同的
2024-11-29
查看详情
新华社:走进中国中铁:技术创新的生产实践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走进新国企——向新而行 智造未来”调研采访团走进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铁”)相关项目和生产基地,深入一线,揭示科技赋能下,技术创新的生产实践。
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是武汉首条地铁环线,分为武昌段和江北段。线路两次下穿长江,一次下穿汉江,两次穿越湖泊,串联起武昌火车站和汉口火车站。
在中国中铁旗下中铁隧道局承建的江北段土建1标1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承担隧道掘进任务的是国产大直径泥水盾构机“江城先锋号”,由中国中铁旗下中铁工业研制,具有
2024-05-12
查看详情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国首套全装配式地铁车站拼装装备在深圳成功运用 地铁车站施工技术迎来变革
(记者郭淼)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进行时》报道,15日,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工程坪西站顺利完成第5环构件拼装,标志着国内首套全装配式地铁车站拼装工艺及装备在深圳应用成功,地铁车站施工技术迎来变革。
装配式车站就是将车站主体结构划分为很多模块,在工厂进行预制,然后运到施工现场像“搭积木”一样进行车站施工。这项技术施工“利器”由中国中铁科工集团、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联合研制。
积木拼搭施工具有怎样的特点和优势?据中铁科工集团技术负责人介绍,装配式车站施工装备首次将整环型腔设计为顶、中、底3层模块化预制件,降低了单件构件重量,适应城市内部灵活运输;首创3个作业面阶梯分布、3
2022-06-15
查看详情
-
中新社:中铁科工首席电工卢聪荣获2021年“荆楚工匠”称号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10日电 11月10日,驻鄂央企中铁科工集团首席电工、高级技师卢聪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2021年度“荆楚工匠”荣誉称号,以表彰他10多年来在大型特种施工装备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卢聪长期从事我国高铁大型特种施工装备电气系统的设计研发、组装调试、现场服务工作。为了适应高铁建设需要,他和同事们研发出900吨系列架桥机,2006年3月在合宁客运专线成功架设国内第一孔。随后他对20余台套电气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广泛运用于京沪、武广、沪昆等高铁架桥作业。 近年来,为了满足高铁快速发展2021-11-11查看详情>>
-
央视: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下线搅拌机轰鸣,尘土飞扬,噪音扰民。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工地镜头。8月2日,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在江苏南通下线,将用于广州地铁11号线赤沙车辆段的建设,上面这一切都将改变。装配机器人像堆积木一样,灵活行走,独立伸缩,爬坡过坎,跨层施工,原来需要80个月工期,现在只需要15个月就可完成。采用传统现场浇筑施工方式,需要几十人作业,现在机器人采用北斗定位系统,安装了上百个传感器和摄像头,实现了智能化运行,只需要1名司机和1名指挥员即可,施工效率大幅提高,安全、高效、环保,噪音大大降低。(总台央视记者:郑连凯 刘锦涛)2021-08-04查看详情>>
-
新华社: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下线8月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在中铁科工集团江苏南通制造基地下线。与传统现浇施工方式相比,该台装备仅需1名司机和1名指挥员,施工效率可提高5倍,并且节能环保。记者:周圆 新闻链接:2021-08-03查看详情>>
-
科技日报: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今日下线8月2日,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在中国中铁科工集团江苏南通制造基地下线,填补了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装备领域的一项空白,将用于广州地铁11号线赤沙车辆段的建设。 该台机器人由中铁科工集团与中铁建工集团联合研制,长80米,自重460吨,有效跨度达69米,可架设最重120吨的梁体。为了让机器人变得聪明灵活,设备上安装了72个传感器、50个摄像头,构成了“网络中枢”;由32个轮胎组成的8条独立活动的腿,可以横向、纵向行走,独立伸缩,爬坡过坎,跨层施工,与塔吊、现浇等施工互不干扰,如同一个灵活自如的蜘蛛,实现功能人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中铁科工集团项目科研人员介绍2021-08-03查看详情>>
-
中央台: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下线央广网北京8月2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进行时》报道,今天(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在中铁科工集团江苏南通制造基地下线,这也填补了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装备领域的一项空白,未来,机器人将用于广州地铁11号线赤沙车辆段的建设。 中铁科工集团机械院机器人课题负责人原贞华介绍说,这台机器人长80米,自重460吨,有效跨度达69米,可架设最重120吨的梁体。“为了让机器人变得聪明灵活,设备上安装了72个传感器、50个摄像头,构成了‘网络中枢’;由32个轮胎组成的8条独立活动的腿,可以横向、纵向行走,独立伸缩,爬坡过坎,跨层施工,2021-08-03查看详情>>
-
光明网: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亮相南通2021年7月3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江苏格雷特重工码头,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赤沙号"组装完成并进入调试阶段。由中国中铁科工集团研制的机器人"赤沙号"最重可起吊120吨,施工效率可提高5倍,是顺应装配化建筑发展趋势研制的国内首台装配式建筑专用施工设备。(许丛军摄/光明图片) 新闻链接: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亮相南通 _光明网 (gmw.cn)2021-08-03查看详情>>